作为与新世纪同名的出版社,21世纪出版社社长张秋林与他的同事们一直在思索和策划着一个能够影响和启动中国儿童文学原创作品的出版战略。如今,这一战略业已确立,既是本文将重点阐述的“幻想文学”话题,也是21世纪出版社将在世纪之交要作的一件大事。
据张社长介绍,所谓幻想文学,就是凭借丰富的想像力,虚构一个我们这个世界所不存在的不可思议的世界,在这个“第二世界”里展开一连串的故事。许多迹象表明,儿童向大人成长的过程,是幻想力逐渐走向衰弱的过程。而幻想文学强烈的可读性和鲜明的个性特征正可以使儿童的创造力得以激发和强化。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但孩子喜欢读,连大人也爱不释手。两个月前由21世纪出版社推出的《鬼磨坊》曾被译成30种文字,风靡全球。他们即将出版的《嫫嫫》一书光日本就发行几百万册,《讲不完的故事》几十年长销不衰,都说明了这一点。
张秋林说,中国的儿童文学发展至今,其创作与出版成绩有目共睹。然而,以理性的目光重新检视这一百年来的中国儿童文学,便能发现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始终未变的单一的”创作格局。相当一段时间,号称为孩子创作的中国儿童文学却在相当程度上遭到孩子的冷落——这一个令人尴尬的现实促使我们每一位少儿社社长不得不冷静地思考。我以为,这种被冷落正是中国儿童文学自身偏狭的题材视野和单一的表现手法所造成的。换一个角度,从出版者而言,这种被冷落也是一种巨大的“阅读空间”和读物市场的失落。
这个空间与市场,只有依靠幻想文学来拓展。
在大力引进出版国外优秀幻想文学作品的同时,21世纪出版社将一大批儿童文学创作领域的中坚人物云集麾下,邀请“幻想文学”专家彭懿和“儿童美学”专家班马策划的《大幻想文学丛书》已正式启动。由秦文君等7位作家分别创作的第一辑《大幻想文学丛书》已经面市。
张秋林说,要作家们写出真正意义上的幻想文学作品来,首先得对“幻想文学”形态有一个学习和把握的过程,为此,他们将有关理论书籍和资料分赠作家。其次,他们拟定了丛书的出版规划和操作方案,对作家创作提出明确要求。在创作过程中,出版社与作家们组成了一个智慧的“互联网”,对作家创作进行全程跟踪。作家向出版社提供故事梗概,出版社则对故事进行审改,从而为实现文学与读者的有效对接提供前提。这样,出版社摆脱了那种“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被动出版模式,从幕后走至台前,对无序、分散的作家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将现代出版领入了出版者与作者共谋的时代。
为了形成一种垄断式的出版格局,张秋林计划把幻想文学各个层面的文章做足,他们将陆续推出青少年小说书系、儿童小说书系、儿童图画书系、理论研究书系等一系列幻想文学书系。同时,为了获得有效的理论支持和读者的认同,他们还将委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中国少儿幻想力的状况进行抽样调查评估,并同具有150年历史的德国蒂奈曼出版社合建“中德幻想文学研究中心”。
举旗帜、求牌子、争面子、抓票子四招齐下,张秋林说:“我们计划用三五年的时间,把21世纪出版社建成中国‘幻想文学’的出版重镇。”这位40出头的社长是这样“野心勃勃”。
张秋林当过兵,但在他身上看到的更多不是果敢而是温和。朋友对他的评价是:性情中人。与他交往久了,便太容易被他那种对出版的痴迷所感动。组织全社上下学英语、学电脑、学出版预算,他付出全部心血、开足所有马力悉心经营着这个地处中国内陆的小社。无论他“以小搏大、以大促小、自我裂变、跳跃发展,最终实现造大船”的出版主张是否能全部实现,他的这种对小读者的爱心和对出版的敬业实在是值得尊重和推崇的。